500)500杰民并非出身于书画门第,半生与正宗的书画组织无牵无挂,到了中年,豁然忘了往事,天地入虚襟,喜欢上了书画。这喜欢纯属天性,因而也就无拘无束。也因无拘无束,人就率真可爱起来。我俩常为《广艺舟双楫》中的观点争吵得面红耳赤为一枝笔在墙角撕夺,弄得一脸墨黑都不惜力,连写带画通宵达旦,但不可乞要,凡旁人乞要或贪得无厌,便脸色难看,将写好的字一把撕了若兴致来,急呼铺纸,一时笔如风雨,谁在旁给谁,末了还问:谁还要数年一贯如此,大家的书画技艺虽不敢说达到什么境界,但进步确实不小,而长进最大的却公认是李杰民。我是最珍纸惜墨的人,就像我珍惜烟一样。但凡见到有谁哗啦撕破一张纸,或将写剩的墨随便倒入水池,我是与此人再不深交的。也从来看重谁送我笔墨纸砚,为是长我智慧与笔力。杰民薪水有限,平时买一件衫子为省几元钱跑几条街,却不惜数百元数千元买纸买笔,且将好纸好笔分送大家。他初到西安,住一间陋室,下班后就关门练字,练过字的废纸叠起来在桌边半人多高。此习惯到现在如故,他每晚还是要写三四个钟头。他的字最初写得中规中矩,有些滞呆,朋友到来,让一一评判随后气韵生动起来,却乏个性,又是让大家批评。如此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他的字自家面目越发清晰起来。若论朋友的书法,现在来看,只有李杰民的字能做到雍容、刚毅、宽博而洒脱。书界有这样的现象:你在北方,他在南方,大家都在习碑临帖,写到一定程度,作品竟惊人地一致。许多人就停留在这一阶段而终其一生了。达到这样的程度,并不能称做书法家,因为这只要下功夫就可以了。艺术是以悟性为根本的,书法说到底是对汉字间架结构的把握,并注以自己的精神和判断。文学上的结句判字以气而定,若不知其中道理,应用逗号你用句号,到头来毁了文章的节奏,也使读者患哮喘病。现在书坛上有故意把字写得七扭八歪、左倾右倒之风气,道理亦同。杰民是注重传统的。据我所知,他临帖读帖所受的煎熬是平常人难以承受的。也正因为如此,成就了他极高的眼力和腕下功夫,杰民的字也因此能行蹈大方而不乏趣味。如中国历来注重官本位一样,书画界也有名人书法一说。李杰民要大成功也只能努力发展自己的天质,这就决定了他要在长途上艰难地走。这样的话其实适应我这一帮朋友,我们何曾不梦想着我们的大成功呢但偏偏50岁了,又都知天命,正该是我心素已闲,清川淡如此,于是书画便成了另一种生命形式。